傳統行業也要上微信了“微信賣漢堡”危機與機遇並存的分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禁不住互聯網的誘惑,紛紛向互聯網行業發出試探信號,麥當勞微博通過微信賣起了漢堡包,出租車司機通過在線打車軟件有了新的載客信息途徑,《致青春》直接在微博上開通以電影名字命名的微博……可以說,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已經是一種趨勢。
當然,傳統行業試水互聯網不僅有上述實例,我們有必要提到近幾年融合較為成功的另一個行業——在線旅遊。隨著互聯網普及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線旅遊市場發展十分迅猛,在線預訂、秒殺、抽獎、免費派送優惠劵、團購等新媒體營銷模式紛紛登場。據《2013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的相關數據,近兩年在線旅遊增長速度高達50%以上,2012年整體市場交易額已超過2500億元,預計到2014年,我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以上數據中,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合作帶來的價值可見一斑。
不論是零售,還是餐飲,或是旅遊,傳統行業都以獨有的形式與互聯網相融合,對於傳統行業來說,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個與自身毫無關聯的行業,變成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平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份,國內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的中小企業用戶規模(包括同一企業在不同平台上註冊但不包括在同一平台上重複註冊)已經突破1800萬。
但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仍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最直接的就是與傳統渠道和新業務模式的衝突會長期存在,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法,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業績。
以李寧公司為例,2007年年底,李寧公司與淘寶合作啟動網上購物渠道建設,一些符合資質的淘寶門店被李寧公司收編。而在與淘寶合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後,2008年4月份,李寧官方網上商城開張,寄希望於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大幅減少門店租金、人力等成本,而一切也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但從去年開始,李寧公司的分銷商抱怨,線上銷售的低價折扣已經影響到實體店鋪銷售,網上的定價甚至低於大部分分銷商的採購折扣價,這一沖擊使得線下實體店一時無法經營。
相較而言,蘇寧的做法頗為聰明,把門店互聯網化作為搶奪O2O時代主動權的殺手鐧,通過O2O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找到了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方向。這種依托現有線下強大的資源、把線上線下融合的實力是阿里、京東這類傳統電商都無法企及的。
無數已經“觸網”傳統企業的事例已經證明,傳統行業擁有資金資源和行業人脈經驗,而互聯網企業則擁有技術優勢和長期成功的運營經驗結合自身的優勢。筆者認為,找到適合自己的互聯網生存方式,才是傳統企業在開闢互聯網渠道時亟待思考的問題。